人民日報點贊吉林白山:“冰天雪地”變身“金山銀山”
編輯:徐冰鑫 來源:人民日報 2023-09-28 07:17
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。從人類漫長的進化史看,人來自于自然,在認識、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斷演化,成為自然界中唯一能夠創造文明的智慧生命。人是自然的一部分,總體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,但人有主觀能動性,順應自然就能更好促進人類發展,違背自然就會遭到反噬和報復。進入現代化以后,人類憑借科技的力量大大提高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,創造了空前的文明成果,但一度無節制的開發和掠奪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創傷,吞下了破壞自然的惡果。歷史和現實表明,只有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現代化,才是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。
建設美麗中國,是中華民族功在當代、利在千秋的根本大計,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們黨以史無前例的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,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,決心之大、力度之大、成效之大前所未有,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、轉折性、全局性變化,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。面向未來,中國在繼續推進現代化的征途上,不僅不會走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,更不會走“你污染我獲利”的病態之路,而是走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,同時致力于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,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問題,為保護地球家園提供中國智慧、展現大國擔當。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
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,是一個世界性難題,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永恒課題。傳統的工業化道路,往往是先注重發展,直到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之后,才采取措施進行修復。西方發達國家大多都走過這樣一段歷程,帶來的后果是發展不可持續,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?,F在,我們推進的中國式現代化,將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統一起來,堅持在發展中保護、在保護中發展,努力實現發展和保護良性互動,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。
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了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重大理念,用生動形象的說法破解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二元悖論,深刻揭示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生的內在規律。土地、礦產、河流、森林等,作為人類經濟活動最基本的生產資料,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,就是保護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條件;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,就是增強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后勁。所以說,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,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,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。
【經驗分享】
吉林白山“冰天雪地”變身“金山銀山”
吉林省白山市地處長白山腹地,冰雪資源得天獨厚,素有“長白林?!薄把┯蛲鯂薄傲Ⅲw資源寶庫”的美稱。近年來,白山市深入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“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傾力打造吉林省東部避暑冰雪生態旅游大環線重點節點城市,加快冰雪旅游、冰雪運動、冰雪文化、冰雪裝備等新業態發展,努力實現冰天雪地的經濟價值、社會價值、文化價值,以資源興產業,讓白雪變白銀。
在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這一理念的指引下,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。面對環境污染嚴重、生態系統退化等“國土之殤、民生之痛”,我們從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入手,注重點面結合、標本兼治,堅持轉變觀念、壓實責任,承擔大國責任、展現大國擔當,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,實現了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、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、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、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。經過頑強努力,我國天更藍、地更綠、水更清,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。比如,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7.9%,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;PM2.5平均濃度歷史性下降到29微克每立方米,重點城市平均濃度累計下降57%,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;累計完成防沙治沙2.78億畝、種草改良6億畝,實現由“沙進人退”到“綠進沙退”的歷史性轉變,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“雙縮減”。生態環境的深刻變化,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、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志。
人若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。大自然是慷慨無私的,總是傾其所有來滋養萬物,從不計較得失。我們保護好了綠水青山,大自然一定會把最珍貴的財富饋贈給我們,“常青樹”就會變成“搖錢樹”,讓我們收獲金山銀山。發展的綠色化、生態化,代表著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方向,是最具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的領域,可以創造出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優勢和品牌。從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看,生態環境的質量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區域、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維度。俗話說:“魚逐水草而居,鳥擇良木而棲?!比绻渌矫鏃l件都具備,人們更愿意到有綠水青山的地方投資、發展、工作和旅游。我國的一些地方,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,過去沒有發展起來,但生態環境保護下來了,現在反而變成了“香餑餑”,成為綠色經濟的投資熱土,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的“打卡地”。
生態環境不僅關系經濟發展質量,而且攸關每個人的生活品質。對人的生存來說,金山銀山固然重要,但綠水青山更為基礎和關鍵,是人民群眾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和集中體現。一個地方GDP增長多少,老百姓感受不一定那么明顯,但生態環境變差了,水污染了、樹木少了、霧霾天多了,老百姓就會很直觀地感受到。如果人們整天生活在惡劣的生態環境中,哪怕錢掙得再多、物質條件再好,也沒有什么幸??裳?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民生,就是為人們提供最普惠的、也是最寶貴的民生福祉。